心理导航
首页» 心理导航» 心理百科» 社会心理学:我们都是乌合之众 (1)
 

社会心理学:我们都是乌合之众 (1)

来源:   作者:   发布日期:2014-11-01     浏览次数:

     

《乌合之众》是第一本权威研究群体心理学的著作,作者古斯塔夫?勒庞。这本书很薄,但不是那么容易读完,尤其书的后半部分,比较晦涩。我这篇文章中的观点就是来自这本书,我用现实生活的一些例子来做一些诠释。

什么是群体?

一千个人偶然聚集到某个公众场所,没有任何共同的目标,不算群体;只有当他们有共同的目标,才称得上群体。繁华的大街上,人来人往不算群体。如果交通堵塞,几百辆车被堵在路上,司机们具有快速通过的共同目标,这就算群体。媒体和网络的发展,让群体定义的外延开始蔓延,以前线下聚会才是群体,现在群体已经扩展到虚拟世界。李宇春的粉丝玉米、微信鬼脚七铁杆鬼友,有时也算是一个群体;地震发生了,那些天天关注地震灾区的群众,同样是群体。

群体很有意思,无论个体自己是谁,无论他们的职业、年龄、智商是否相仿,一旦形成一个群体,他们就开始具备了这个群体的特征,和之前个人的情感、思想、行为颇为不同。简而言之,在群体里,共性得到了强调,个性则被抑制。

群体的三个基本特点:

古斯塔夫讲了群体的很多特点,我归纳了一下,有三个基本特点

1、智商低。无论组成群体的个体智商有多高,群体的智商都很低,不能完成需要高智商的任务。

2、更彻底。即使从数量上看,形成群体的个人也会撼动势不可挡的力量,使得每个人能更容易爆发出本能的力量。而在一个人的时候,这些欲望是会得到抑制的。

3、易传染。群体中的情感容易得到传染和暗示,群体中的个人无法阻挡,甚至无法回避。

这些观点看上去有点怪,我们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的例子。

案例:堵车

无论是在北京还是二三线城市,堵车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。一旦发生大规模堵车,因为具备同一个目的,所有的司机便变为一个群体。这时如果我们仔细观察,会发现这个群体特征――遇到堵车,有的人明明知道侧面过不去,他还是会选择开过去。不是因为他素质低下,因为在这个环境下,即便他不做别人也会做。而一旦有人起头,其他人就会效仿。如果没有单独的人站出来指挥交通,群体几乎自己不可能解决堵车的问题。

堵车的例子,告诉我们,身在群体之中,容易丧失了判断能力,而无论多清醒多聪明的人,只有被堵在中间,就彻底变成了不可逆转的一员。既不聪明,又容易相互传染。

<span style="FONT-SIZE: 10.5pt; COLOR: #444444; mso-ascii-font-family: Arial; mso-hans


 
太阳成集团tyc9728(股份)有限公司-官方网站

版权所有  太阳成集团tyc9728(股份)有限公司-官方网站